2023年6月10日
第100隻羊
經文:路加福音15章1-7節
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。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:『這個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』耶穌就用比喻說:『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,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,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著呢?找著了,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,回到家裡,就請朋友鄰舍來,對他們說: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我告訴你們: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』
思想:主耶穌被議論卻沒有辯護,反而要糾正這些宗教人士的錯誤觀念。如果你是為神作工的,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呢?譴責罪人嗎?聽起來你好像是有些道理,因為神是聖潔的,不喜悅罪人。但是這真的是神的心意嗎?
主耶穌看見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他,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。因為當時的宗教人士都自以為潔淨,並害怕有人玷污了他們的潔淨,因此會排斥那些「罪人」,當有這樣的人靠近他們的時候,他們會將那些人趕走。但是耶穌並沒有趕走「罪人」,於是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就質疑:這個人真的是先知嗎?難道他不知道那些是罪人嗎?於是耶穌就講了是一個比喻,包括了三個不同的故事,而這三個故事都同樣表明尋回的可貴,就是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,當我們竭力地尋回那些悔改的人,所產生的歡喜,不單是地上的人能分享得到的,更是天上的使者也要為此歡喜快樂。
在羅馬統治時期,這些稅吏是為羅馬政權向猶太人收稅。他們依仗權勢人士壓榨自己的同胞,以至他們不受猶太人歡迎。因此,我們可以想像得到,當一幫稅吏挨近耶穌,對耶穌來說,絕非是好事情,必定遭受猶太宗教領袖的白眼。在經文中,雖然沒有提到那些罪人是甚麼身份,但可以相信他們也是一些不為社會接受、被邊緣化的一群人。接著,法利賽人和文士就議論為何耶穌竟然接待他們,並與他們一起吃飯。一起吃飯絕不是團契分享,乃是一種身份認同,表示彼此願意作同路人。與罪人一同吃飯是法利賽人和文士是絕對不可能苟同的行為。
在這個受人戲弄、拒絕的當下,耶穌就講了這個比喻的首個故事:失羊的尋回。耶穌所說的比喻都是運用修辭技巧去表達信息,而他在這刻反諷地說:「誰人有一百隻羊,會撇下九十九隻,去找那失去的一隻羊呢?」明顯地,在世上是不會有這樣做的人,因為那九十九隻羊也會有很大機會走失,甚至遇到危難。但耶穌強調的卻是那一隻失去的羊,牠正是要尋回的目標。並且,當尋回後,牧人歡歡喜喜地把牠扛在肩上;回到家後,他更會邀請朋友鄰舍來,一起歡喜。因為一個罪人的悔改,天上也要這樣的歡喜。
最後,耶穌在總結這個故事時,把那九十九隻羊等同於不用悔改的義人。這誠然只是一個修辭技巧,並不表示他們真的是義人。耶穌要指出那九十九隻在曠野的羊,其實是一群仍留戀曠野上的事物、沒有在上主面前悔改的人。或許,耶穌在這裏亦暗示那九十九隻的群羊和那群在出埃及時,硬心和自比摩西更了不起的以色列人一模一樣。一個當教導、牧養的領袖,從來都不應該自高地去痛斥他人的不是、以擁有絕對的真理自居。反之,他能夠謙卑下來,甘於與罪人一起,領受悔改的真諦,並邀請罪人同心悔罪,歸向上主,叫主歡喜。
同心禱告:
主阿,求你賜我憐憫的心。我們總是因為有九十九隻羊覺得非常快樂,卻忽略了在外面的第一百隻羊。求你提醒我,明白你的心意,願意與你同工,尋找那第一百隻羊。奉耶穌的名祈求,阿們!
2023年6月8日
誰要聽道?
經文:路加福音15章1-7節
「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。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:『這個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』 耶穌就用比喻說:『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,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,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著呢?找著了,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,回到家裡,就請朋友鄰舍來,對他們說: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我告訴你們: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』」
思想:
甚麼是悔改?悔改是屬於深覺自己不配的人,這才稱得上是悔改;自覺比起他人了不起的人,悔改於他,沒有甚麼分兒。
*******************
路加福音第15章第一節經文就說「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」,其實這是一句很讓人感動的話。大家會想:稅吏是常常會在稅收上做手腳,這樣貪心的人會是好人嗎?還有其他的罪人,例如妓女,她們會是好人嗎?但是耶穌來了,眾人都說他能醫病、趕鬼和行神蹟,有許多人來看他,是因為要看他醫治和行神蹟。但是這些被稱為罪人的,來到主的面前卻是要聽他「講道」,為什麼如此呢?因為他們以往可能不能聽到這些道理,不僅如此,甚至是連想要進到會堂裡去聽律法師講解律法,都被拒絕。
經文記載:法利賽人和文士在私下議論「這個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」他們從來不會接納這些罪人,更不會和他們同席吃飯的,這就是反映了當時宗教人士的實況。有些人甚至會想:你們這些人反正是被神所棄絕的,聽道又有什麼用?反正你們就等著受上帝的審判,結果就是滅亡啦。每當有這樣的「罪人」走進會堂,法利賽人、律法師在講道時,就高聲宣揚罪人的結局就是滅亡啦。
罪人會喜歡聽這樣的講道嗎?當然沒有,甚至可能這些最需要聽真道的人,就直接被拒絕於會堂之外。主耶穌不但沒有拒絕他們,反而在他所講的「大筵席的比喻」中說:「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,領那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來….」。可能就是這一句話被快速流傳,也在稅吏、娼妓這些「罪人」中流傳。大家都明白主所說的大筵席就是神的國度,而這位夫子在講:神的國度要邀請那些不配的人進入。於是,許多人就來聽耶穌講道,還造成了擁擠。
他們為什麼要來聽講道?因為雖然被指為罪人,他們的心裡還是有著永生的盼望,還是渴望能夠在神的國度裡有份。他們來,不是要主耶穌就給他們祝福,給他們赦免,而是要先聽主耶穌的講道,要明白神的道到底是什麼。相信只有這樣反應的人,才是真正被神所召的人。
我們見到一般的人湧入教會,往往只是想要病得醫治,或是要神的祝福,也有人想要罪得赦免,讓心靈可以好過一些,可以得著確據進入天國。這些需要就是最原始的宗教需求。就是這樣,這些「罪人」前來聽道,覺得主所講的真道,真正的觸動了他們的心,這就證明他們是真正被神感動的人,而法利賽人和文士聽了真道卻存心反抗,就證明他們跟神的國度沒有關係。
同心禱告:
主阿,求你感動罪人渴慕聽道,也提醒我們要存謙卑受教的心去聽道,敏感聖靈的話,生命不斷更新變化。奉耶穌的名祈求,阿們!
2023年6月6日
計算代價
經文:路加福音14章28-35節
「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,不先坐下算計花費,能蓋成不能呢?恐怕安了地基,不能成功,看見的人都笑話他,說:這個人開了工,卻不能完工。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,豈不先坐下酌量,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?若是不能,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,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。這樣,你們無論甚麼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鹽本是好的,鹽若失了味,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?或用在田裡,或堆在糞裡,都不合式,只好丟在外面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
思想:
若遇到甚麼難處就想放下召命、忘卻自己的身份,以為會「輸了」、「建不起來了」,急急跑去乞求議和。這種「鹽或用在田裏,或堆在糞裏,都不合適,只好丟在外面」,這給你甚麼提醒呢?
主耶穌對眾人宣告作門徒的條件:如果不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,就不能作主的門徒。主耶穌使用了蓋樓和打仗的比喻,進一步解釋應該如何作主的門徒。如果蓋樓所預備的材料不足夠,所蓋的樓到最後就不能完成,那豈不就是所謂的「爛尾樓」嗎?成了一個失敗、恥辱的見證,淪人家作笑柄。作主的工人也是如此,如果不能堅持到底,那麼最好就不要開始,開始了也不一定保證就會成功,就是這樣,真的有許多牧者和領袖跌倒,成了世人的笑柄,甚至會嘲笑羞辱他們所信的神。
照主耶穌的話說:「你們無論什麼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做我的門徒」這是非常高的標準,一種義無反顧的決心。若果照這樣的標準,今日的許多牧者傳道和領袖都算不得上是主的門徒,這個標準也並非是高不可及的,在每個世代都有願意為了主,而能夠撇下一切所有的僕人。
最後,必須要解釋一下主耶穌所說的「鹽」是什麼意思。其實那並不是我們現在日常所用的鹽,我們現代所用的鹽是所謂的「結晶鹽」,也就是純粹的鹽分子的結晶,放到水裡可以完全溶解於水。但是在兩千年以前、在中東地區所有的鹽是所謂的「岩鹽」,它就是浸泡在鹽水裡面的多孔岩石,因為吸了鹽分而變得可以用於烹飪,就是在煮食物的時後,放一顆這樣的石頭在鍋裡,那麼整鍋的食物煮起來以後就會有鹹味。當然,像這樣的鹽岩,在煮了多次食物以後就會失掉它本身的鹹味,這就是主所說的失了味的鹽。
作主門徒的或是作僕人的,那畢竟還是一個人,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肉身的需要,就好像在主耶穌時代的鹽岩,它是有實體的、也是有味道的。我們用鹽岩,所用的是它的味道而不是那石頭本身,如果一顆鹽岩不再鹹了,就沒有人再會在廚房裡面用它們了,就只能視作石頭一般丟棄在外面。
主用他的門徒或是僕人,要的就是他們傳遞主的味道;主用的不是用門徒或是僕人的體力或是自身的能力,就像沒有人用鹽岩,是因為那是一塊硬石頭人用鹽岩是因為它有鹹味的,同樣,主用他的僕人是因為他們能夠傳主的道,那才是最重要的。
同心禱告
親愛的主,求你幫助我懂得計算代價,讓我真願意擺上自己的生命、時間、一切力量為你而活,好讓耶穌基督的榮美,能夠顯明在我身上。奉耶穌的名祈求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