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5日
7.誰有資格談愛
所有愛的關係都附帶著責任,有愛就有責任。有些人想愛卻不「能」負責任,結果愛不下去。
有一個年青的女孩,愛上一個有婦之夫,兩人相愛,發生了關係,產下一個可愛的男嬰。可是她不能撫養自己的骨肉,要把他送給人。她負不起這個責任,因為她尚未獨立,不想父母知道她越軌的行為。
有些人想愛卻不「想」負責任,結果也是愛不下去。
一對年青男女墮入愛河,如膠似漆,雖然父母諸多反對,親友諸多壓力,他們不顧一切,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。可是婚後不到兩年,他們便要分手。原來男的開始覺得家庭是一個枷鎖,妻子安全感不夠,佔有慾太強,自己事業尚未開展,兒女又接踵而來。漸漸心中有種「被拖累」的感覺。起初藉故發脾氣,後來索性以沉默抵抗。最終忍受不了,揮袖而去。
另一個男人,也有類似的經歷與感受。他是一個工程師,家中有三個嬌滴滴的女兒。每天下班,腳一踏進家門,愛的溫馨便湧襲上來,這個要他親親,那個要他抱抱,另一個要他陪著玩,忙個不了。飯後還要負責洗碗,替孩子洗澡。有時很想看看書,總閑不下心來。週末更不用說了,維修房子、剪草、陪家人娛樂,頭髮就在這種的生活中變白了。
有時候他也有一種欲脫羈纏、展翅飛騰的意欲。但他畢竟真心愛他的妻兒,愛帶來一種自發負責任感。發展事業固然重要,但事業可以改變,也可以重建。家庭倫常卻是一生之久,破壞或失去,永遠不能填補。愛要求付出而不後悔。
有愛就有責任,肯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談愛。
咀嚼生命糧:何十一1-9
穿上走路鞋:
*列出兩樣你尚未履行的「愛的責任」(例如對配偶的、對兒女的、對父母的等等)。今周內實行出來。
2025年10月13日
6.「忍」太被動?
忍耐是被動的愛,是願意把對方放在主位,願意做一個去回應(而不是去控制)的人,願意讓對方決定甚麼是他最需要,而且在甚麼時候,用甚麼方法去滿足他的需要。
這樣做是很困難的,因為我們誤以為凡愛都是主動的,主動去發現和決定對方的需要,然後判決最有效的藥方,以為這樣我們便是「成功」的「醫生」了,我們忘記了有病的人若不肯主動承認自己有病,用行動來找醫生,醫生也無法施其技。
再說,儘管我們的「發現」、「決定」和「判斷」都是對的,充其量只是表明我很有眼光、很明智,甚至很有幫助人的技巧。幫助人可以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,出發點仍然可能很「自我中心」。
有一個姊妹患了癌症,進出醫院許多次。有一次她剛從醫院回來不久,體力逐漸恢復,很想親自下廚弄些東西給丈夫和孩子吃。當她正在煮湯的時候,忽然來了一個電話,一位好心的朋友說要為他們預備晚餐,遲些送過來。姊妹一邊攪湯,一邊回答說:「謝謝妳的好意,我正在準備今晚吃的東西,候補(raincheck)怎麼樣?」誰知對方很堅決,語調急速地說:「人家己經計畫好要煮甚麼,你怎麼這樣無情呢?」聽得出她的心情好像鍋裡正在沸騰的湯,「人家好心想幫妳,妳怎麼樣也要給她一個機會啊!」
我們很容易犯同樣的毛病,就是去關心別人的時候,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自尊心,自己的面子,但真正的愛以對方為主位,不但看到對方的需要,也尊重他的意願,這需要忍耐裡面的謙卑柔和;不但知道困難的事實,也瞭解對方的感受,這需要忍耐裡面的體諒;不但有伸出手的行動,也有等候對方伸出手來之前的行動。
甚麼是忍耐?忍耐是一種用謙卑、柔和、體諒和等候編織起來被動的愛,是讓對方擔任主角的愛。
咀嚼生命糧:林前十三4;歌二7,三5
穿上走路鞋:
1.你心中有沒有因為別人「不領情」而受傷害?也許是純化自己愛心的時候,向神作一個祈禱。
2.為你最接近一位家人送上一份特別禮物:在一張卡片上簽名,請他(她)填上一件盼望你為他做的事,然後勉力去實現你的諾言。
2025年10月10日
5.主動的恩慈
恩慈是主動的愛,是積極、有行動的去發現對方的需要,且不計代價使對方得到快樂和幸福。
恩慈是主動的,因為它不需要對方拿出資格和條件。關鍵在施恩慈的人,而不在受恩慈的人。
有恩慈的人,容易看見別人的長處、環境中的機會,和事物光明的一面。他只關心對方會快樂一點,而不會顧慮自己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但恩慈的發揮有難有不難。對那些自認窮乏有需要者,恩慈最能發揮作用,因為箭已上弦,隨時待發,汁漿已飽滿,隨時待傾。對那些富足沒有明顯需要的人,恩慈可能擦身而過。其實世上沒有完全富足的人。那些自以為富足的人,他們所表現的自滿,在顛峰上再沒有山可以攀爬的心境,其實更可悲更空虛。別人很容易把他們遺忘,或因他們外表的嬌態而拒於千里之外。這些人也需要恩慈,就是能看見現象背後的實況,而不那麼快下結論的恩慈。
最難發揮恩慈的是對一些與自己旗鼓相當的人,例如年齡相仿的弟兄姊妹,或同行同業的人。難,是因為被放在競爭的行列中;難,是因為有一方必須優勝,有一方必須劣敗。所有的精力與心思都放在保護自己,如何使自己穩操勝算。對方成了敵手,成了不配有的人。在這種心態下,恩慈被冷藏了,生發出來的是防人的刺、螫人的針和毒害人的流汁。
恩慈是主動的愛,主動把個人利害放在一邊,主動拒絕加入競爭的行列,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,使之朝向光明與美麗。
咀嚼生命糧:路十25-37
穿上走路鞋:
1.本周主動去關懷一個有需的朋友,按照他(她)的真正需要,(而不是你以為他有的需要),付出一些代價。
2.找出與自己有競爭的人的一個好處,表達衷心的欣賞。